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做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7-06 02:42:5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3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做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厅政法字〔2011〕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以国务院令第593号公布,将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公路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为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国家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对公路安全保护进行规范的行政法规,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公路安全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借鉴了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与成果,确立了公路安全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全面构建了公路安全保护的各项法律制度。《条例》的颁布施行,对于依法保障公路路网有效运转,更好地发挥公路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方面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从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的高度,充分认识《条例》贯彻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贯彻实施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认真做好《条例》的学习培训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条例》的学习培训,抓紧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开展研讨、举办专题培训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对干部职工进行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培训,熟知《条例》内容;要明确学习重点,根据路政许可、监督巡查、超限治理、养护管理、通行费征收、路网监测、应急救援等不同公路管理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要把学习《条例》纳入交通运输行业“六五”普法计划,坚持长期和系统学习,确保全行业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条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广泛开展《条例》的宣传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将《条例》宣传作为公路法律法规宣传的重要内容。从2011年6月1日至7月1日为集中宣传阶段,部将于6月1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学习贯彻《条例》进行动员和部署。各地也要统筹策划,精心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条例》。集中宣传期间,各地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发表署名文章,开展知识竞赛、标语征集、专题讲座、现场咨询等活动,在收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超限检测站、公路两侧、对外办公场所、货物站场等地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公益宣传片,广泛深入地普及公路安全保护知识,使政府相关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养护作业单位、运输企业以及广大群众都能了解《条例》,熟知相关责任、权利和义务,增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公路、依法保护公路的良好氛围。
  四、抓紧做好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订和制定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按照法制统一的原则,对照《条例》规定,抓紧清理现行公路安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条例》相抵触的,要积极向地方人大、政府提出修订或废止的立法建议,使其与《条例》的规定保持一致。要结合部正在起草制定的《条例》配套规章和文件,重点围绕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超限检测站管理、涉路行为行政许可安全评价、非公路标志设置管理、公路养护作业秩序规范、公路及桥隧检测评定、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抓紧研究制定急需的、必要的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细化落实《条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公路安全保护法规体系。
  五、加大公路安全保护工作力度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认真贯彻《条例》,切实履行公路保护职责,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公路保护制度落实到位。要以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结合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组织开展路政管理文明创建活动。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联合政府有关部门,统筹部署,统一行动,针对违章建筑、穿集镇路段、非公路标志、涉路设施等公路安全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法深入进行专项治理。
  (二)组织开展治超专项行动。继续保持路面治超的高压态势,积极开展区域联动治理;推广运管人员货运源头派驻和巡查制度,加强货运源头监管;抓紧建立并严格执行超限运输违法信息登记抄报制度和处理信息反馈制度,对1年内多次违法超限运输的道路运输企业、货运车辆和驾驶人,依法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三)组织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按照“平急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运转”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武警交通部队作为国家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专业力量的基础上,抓紧组建以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公路养护作业单位为主体的地方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定期组织地方公路应急队伍和武警交通部队开展联合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实战水平。指导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加快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专职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与消防、医疗等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切实提高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创新行政许可方式。按照《条例》规定,加强和规范涉路施工行为安全评价管理,逐步提高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科学性;建立跨区域大件运输联合审批机制,实行“一站式审批”,进一步提高行政许可效率。规范基层办公环境和窗口建设标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优化工作流程,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等便民服务措施。
  六、加强公路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条例》在《公路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公路管理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赋予了行使管理职责的必要权力和手段。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以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公路网络化运行与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层次清晰、事权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地方公路管理体制,为公路交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要从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公路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巩固和强化公路管理职能,确保公路管理机构独立、全面行使《条例》赋予的行政许可、路政执法、超限治理、养护管理、路网运行监测、公路损毁抢修等法定职责,预防和纠正多头执法、管理职责违规下放、执法与管理分离等职能弱化现象。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路安全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上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公路管理机构的执法活动监督。要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法,加快建立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的管理队伍。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贯彻实施《条例》作为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要成立单位主要领导牵头、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贯彻实施《条例》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限要求,落实经费和人员,并加强督促检查。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贯彻实施《条例》的工作方案,力争将《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议程。请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于2011年4月30日前将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络员、贯彻实施工作方案报部。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贯彻实施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扩大工作效果。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条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或报部。国务院法制办和我部将在2012年《条例》颁布一周年之际,对各地贯彻执行《条例》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联系人:张雅萍 吴春耕
  联系电话:(010)65292601,65292752,65292781(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章)
二○一一年四月一日



山西省“三电”工作条例

山西省革委


山西省“三电”工作条例
山西省革委




现根据国务院国发〔1978〕2号文件《批转燃料、电力凭证定量供应办法的通知》精神,在一九七二年《山西省革命委员会业务组“三电”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特制订本工作条例。
(一)组织领导
第一条 省、地、市、县都要成立领导组,有一名领导同志分管,吸收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定期研究和部署“三电”工作。
第二条 各级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日常工作。暂定省五至七人,太原市二十五人,其它地、市七至十人,县、市三至七人。人员来源不另增加编制,由电业部门和工业局委厂矿企业抽调解决。各级电力调度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办公室工作。各工业局和水利部门要有
专人分管动力。
“三电”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计划任务,搞好综合平衡,制订和编报计划用电方案;发放电票,管理和考核用电指标;组织“三电”检查和竞赛活动,搞好群众管电;开展技术协作和技术革新,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表扬、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管电作用。各主管局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干部分管“三电”工作,配备专职人员,组织所属各单位加强产品电耗管理,制订技术措施,完成节电任务,同时,要配合各级“三电”办公室,根据生产任务,及时商定、调整和考核所属各单位的用电指标,做到合
理使用电力,不超用电力。
第四条 大力推广三级管电的经验。各企业、事业单位都要成立“三电”组织,重点厂矿必须成立“三电”领导组,由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副主任)担任组长,吸收计划、生产、动力等职能部门参加,下设办公室,配备必需的工作人员。车间也要设“三电”小组和工作人员,班组应有
管电员。要逐月统计、分析并上报有关电耗和用电资料,做到用电有人管,使用有计划,消耗有定额,考核有制度。
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可结合机电管理组织设立管电小组和管电员。公社根据县“三电”领导组的安排,负责分配、调整和考核各大队的用电指标,报送用电资料,做到增产节电。农村电气化和五小工业较发达的社队以及灌溉区,要尽快建立健全电耗考核制度。
(二)计划用电
第五条 计划用电应贯彻执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不违农时的原则。做到有保有调,保调结合。对于广播、通讯、报社、国防军工、钢铁煤炭、铁路枢纽、化肥和农业灌溉等用电应优先保证。所谓保证重点,是保证重点产品及生产这些产品的主要工
艺流程的用电,不是保证全部用电。
第六条 实行凭证供电制。从一九七八年二季度开始,所有工矿、企业、事业、人民公社、机关、部队各单位用电负荷在三百千瓦及以上的,都要实行“四定”电证,即定电量、定电力负荷、定用电单耗、定用电时间;用电负荷在三百千瓦以下的,或者虽然超过三百千瓦,但暂时不能
“四定”的,都要实行“两定”电证,即定电量、定用电时间,并由当地“三电”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限期做到“四定”。
生产企业的电证,根据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按照重新核定的电力消耗定额制定。非生产单位的电证,参照历史用电情况,本着节约的原则制定。一般情况,要求做到增产不增电,最好做到增产又节电。
第七条 电证的申请和发放。
各地区、各部门要每年由工交部门组织“三电”办公室和有关业务局,对用电单位进行一次用电大普查,查清供电设备,查清用电性质,查清负荷大小,查清浪费电力和非法用电,查清用电单耗上升原因,这是实行凭证供电的基础。
各用电单位必须充分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地总结“三电”工作,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和耗电定额,编制年度分季的用电计划,于十一月底以前报各级供电局。各地、市应于年度前二十天汇总报省。每个季度,由用电单位于季前二十天,提出季度分月的用电计划,各地、市于季
前十五天汇总报省。
电业局每季编制电力分配计划,经领导组批准下达。地、市、县供电局根据省的电力分配计划逐级下达用电指标,按季发放电证。
中央国营、省营重点企业以及重要的国防军工单位的电证,由省主管部门和电业局共同商定,报省“三电”办公室批准后下达执行。
凡属跨行政区域供电或转供电的用电单位,应按隶属关系申请电证,将用电指标转给负责供电的供电部门和转供电单位,并抄知电力调度部门,共同监督使用。
第八条 电证使用情况的考核。
鉴于用电单位都分布在市、县,电证使用情况的考核以市、县供电局为主进行。
用电负荷在一千千瓦以上和专线供电的单位,实行时统计、日考核,每日上午将前一天的用电量和每小时的负荷报当地电力调度部门。
用电负荷在三百千瓦以上至一千千瓦的单位,实行日统计、日考核,每日上午将前一天的用电量和高峰、低谷时间的负荷报当地供电局、电力调度部门和线路管理委员会(简称线管会)。
用电负荷在三百千瓦以下的单位,实行月统计、月考核,每月一日将上月用电量报当地供电局、电力调度部门和线管会。
市、县供电局和电力调度部门应将当日、当月用电情况加以汇总,逐级上报。
在电证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弄虚作假,私用电,欠交电费以及严重不安全等情况,供电局有权撤销其电证。根据情节轻重,报请当地“三电”办公室和用电单位予以处理。
第九条 在发放电证时,要结合当地情况,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调荷节电经验。
公休日轮休:对有公休日的厂矿企业,要在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六轮流安排休息,平衡用电负荷。在公休日,一般不供给生产用电。连续生产企业中有公休日的,也要实行轮休。
避峰用电:凡属不连续运转的设备,如铸钢电炉、坑下水泵、电锤、热处理电炉、生熟料磨、打浆机、电焊机、生活用水泵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都要避开电网早晚高峰用电;一班制生产的厂矿企业和车间,也要轮流上一周白班一周夜班;两班制生产和农业排灌要避开电网一个高峰用
电。大力提倡并鼓励在电网低谷时间用电,高峰与低谷时间都要使电网保持合格周波运行。
加强联系:大型用电设备(如电弧炼钢炉、电石炉,矽铁炉等)的开停,要与电力调度部门签订协议,取得同意后进行。
第十条 严格用电纪律。电证规定的各用电指标,对于生产企业和全民所有制单位就是国家考核的经济指标;对于非生产单位就是改进管理工作的一项指标,同样进行考核上报。每个生产企业目前实际消耗仍然高于历史较好水平的,一定要努力降下来;已经达到的,要创造新成绩;消
耗降不下来,高于定额的,要检查原因,追究责任。达不到定额的要限期达到,并且不能评为先进式企业,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都不准超指标用电。凡超用者,必须实行今超明还的原则。否则,电力调度部门实行拉闸限电,有关主管部门和主管业务上级不得干涉,并要追究超用电的责任
。由于电网故障紧急限电而少供的电量,在电网出力好转时,要有计划的补供。
第十一条 坚持团结治网,稳定用电纪律,逐步做到限电不拉闸,拉户不拉线。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各发供电企业要努力做到安全、满发、少用、多供,带头把自用电和线路损失降下来。
2、电力调度部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心指挥,耐心说服,严格纪律,不得借故非法拉闸。一般情况下,对超指标用电的地区和单位,先通知自行限电,各用电单位或线管会应自觉主动限制超用。半小时后仍超用的,或者危及电网安全的,可按拉闸序位限电。各地区和单位要顾? 缶郑拥缌Φ鞫鹊闹富印? 3、各厂矿企业要从战备的需要出发,迅速做到用电“四分开”,即保安用电与主要生产用电分开,主要生产用电与辅助生产用电分开,生产用电与生活用电分开,食堂、医院、广播、影院用电与生活照明用电分开。这样,就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有保有舍,确保重点。
4、积极安装电力定量器。用电负荷在一千千瓦以上的单位要首先安装,这是准确使用电证的有效工具。各厂矿企业在“四分开”的基础上,制定出高峰限电序位表,由各级电力调度部门掌握,在高峰时为确保电网安全,电力调度部门有权直接按高峰限电序位指挥限电,用电单位的调? 任扌柘蛏霞肚胧径α⒓粗葱小? 用电负荷在三百千瓦以下的单位,也要逐步安装电力定量器。目前主要是发挥线管会的作用,严格控制用电指标,必要时,配合电力调度部门进行限电,限户不拉线。为此,要配置通讯设备,每日六至二十二时要有人值班。
5、对于实行计划用电必需的物资器材,如电力定量器、导线、电杆、经济灯、光电控制器、无功补赏设备自动调整器、瓦特表、周波表、电度表、小灯泡等,工交和计划部门要积极组织生产,保证供应。
(三)群众管电
第十二条 由同一条公用线路供电的用户组织起来的线管会,是近几年来群众创造的专群结合管电的好形式。它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和组织用电单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落实按指标用电和节约用电。各地要结合具体情况认真推广。
第十三条 线管会由用电量较大的五至七个委员单位组成,选举一名主任委员单位,由该单位生产副主任担任线路长。线管会下设办公室,由各委员单位派出中层干部定期轮流主持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五至七名,由线管会推荐政治思想好、组织能力强、有一定技术水
平的工人或技术人员,报“三电”领导组批准,每半年轮换一至二人。线管会的办公费用,按每人每月五角开支。工作人员夜间工作补助费,按每人每月三元发给,均由电业部门报销,但必须严格控制。线管会工作人员在原单位应享受的一切劳保福利待遇,应由原单位负责发给,遇有调资
、评级,由线管会、“三电”办公室介绍工作情况提出建议,原单位负责评议批准。
第十四条 为了广泛发动群众管好电,用好电,经常开展“三电”检查和用电普查,各地、市要成立“三电”检查团,各县(市)成立分团,由“三电”领导组组长兼任团长或分团长。每个厂矿企业要选拔一至三名工人或技术人员参加检查团或分团,报当地“三电”办公室备案,发给
证件。“三电”检查团是一个群众性的、不脱产的常设机构,其成员要协助本单位搞好“三电”工作,并参加当地的“三电”活动。
(四)节约用电
第十五条 生产企业要充分发动群众,大搞“三改一革”(改革设备,改革工艺,改进操作和技术革新),推广行之有效的节电经验,建立健全用电单耗的统计考核制度,不断降低单位产品耗电量。今后下达生产计划、用电指标时也下达节电任务,同时完成并考核。凡是国家规定的考
核产品,今年节电都要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赶超国内先进水平。
第十六条 各地区、各单位对高低压网络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一般配电变压器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电动机不低于百分之八十。要大力挖掘无功设备潜力,提高用电力率,一般新建企业必须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原有企业必须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一年后要
必须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步电动机要经常保持满励磁或进相运行,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要实现同步化。
第十七条 大力压缩非生产用电。坚决消灭常明灯、大灯泡,严格控制灯光球场照明,宣传广告灯除节日外,一律停止使用。生活用电也要逐步实现凭票定量供电。厂矿、企业、机关、部队、院校等家属宿舍按面积定灯泡光数,并尽快实现生活用电单独装表,限期取消包费、包电制度
。要大力推广光电控制器和经济灯,节约照明用电。
第十八条 坚定取缔生活用电炉。凡做饭、取暖、烧水用电炉者,除按电炉容量每天以六小时计算追收三个月的电费外,还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商业部门要实行凭证供应医药、生产用电炉;须经“三电”办公室签证同意方可购买。
(五)群众办电
第十九条 凡有余热资源的单位,要发动群众大办余热发电,有余汽的要大办背压机组发电。凡有中、小水力资源的地区,要大力发展中、小水电。我省煤炭资源丰富,凡有小煤窑的地区,要大力发展小火电。要鼓励用电单位和中小水电、小火电向电网输送无功电量,电业部门应付给
无功电费。
第二十条 厂矿企业自备电厂和地区自筹资金自办电厂,装机容量在六千千瓦以下的,不应纳入计划分配,也可以不并网,由厂矿企业和地方自用。为鼓励群众办好小火电、小水电,电网分配的用电指标,不应低于办电前的水平,优先满足其用电需要。



1978年1月1日
浅析铁路旅客人身损害赔偿

肖文


  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人口流动逐年上升,作为旅客运输主力军的铁路企业,所面临的旅客运输人身损害纠纷日益增多。由于铁路旅客运输的特殊性,认真分析铁路旅客运输法律关系的性质、特点,对于正确处理此类争议有重要意义。 铁路旅客是指持有铁路有效的客票及其他乘车凭证(如铁路免票、优待票)乘车的人员,或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人员及依照铁路货物运输合同随车押运货物的人员。
  铁路旅客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形式 我国法律主要规定了两种责任形式,即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二者相互排斥,不能并用。同时,法律也规定了两种责任的竞合情形。在铁路旅客运输实践中常常有个误区,认为只要旅客发生了伤亡,就产生了两种责任竞合的情形。因此,要正确分清责任形式,应对旅客伤亡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 (一)旅客伤亡系由于承运人的责任所致。如列车工作人员、列车调度人员等的工作过失导致的旅客伤亡,是铁路运输企业在履行其与旅客之间的运输合同中,由于自身的过错致旅客伤亡,铁路运输企业对它的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责任,属于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情形。受损害的旅客既可以选择违约之诉也可以选择侵权之诉来解决问题。 (二)第三人责任造成的旅客伤亡。较常见的如犯罪分子的不法侵害行为。这种情形不属于责任竞合,从因果关系上看,此种情形下的受害人的损害是由于第三人的行为所致,而非承运人的违约行为所致,第三人的行为也是造成承运人违约的原因。因此,第三人负侵权责任,承运人负违约责任,二者并不竞合,受害人可以择一追究责任,也可以一并追究责任。承运人在承担违约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然而由于第三人的行为致旅客的损害常包括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而承运人所承担的违约责任的范围并不及于精神损害赔偿,故在此情形下,侵权责任仍具有第一性,侵权人是最终的责任承担者。 如果法院已经支持旅客以侵权责任要求第三人赔偿,旅客又向铁路运输企业提起违约之诉,笔者认为旅客的要求是正当的,因为第三人与铁路运输企业系承担不同的责任形式,二者并不竞合,不因其中一种涉诉而另一种自行消灭,故不存在“一事二诉”的问题,如果剥夺了旅客的诉权,则于保护旅客的正当权益极为不利,也违背了立法的本意。 (三)第三者与铁路运输企业共同侵权造成旅客伤亡的。典型的如旅客受到犯罪行为的不法侵害,列车工作人员不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旅客以此为由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三百零一条规定:“承运人在运输途中,应当尽力求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险的旅客”。这是法律要求承运人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对于不法犯罪行为,很难要求作为承运人的一般工作人员承担制止歹徒的义务,但此时承运人仍负有尽可能的注意义务,如迅速报警等,如果承运人怠于履行此义务而导致旅客损害的扩大,应当就扩大的部分承担过错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运人也对旅客所受的损害负有侵权责任,但由于第三人和承运人并无共同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因为偶然的重合,所以不能按照共同侵权而要求承担连带责任,可以按照过错的大小来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三人负主要责任,承运人负次要责任,承运人对扩大损失部分负责。
  铁路运输旅客人身损害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赔偿范围    
  铁路运输合同人身损害的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赔偿存在着多种法律关系,有并存法律关系的,也有竞合法律关系的。首先铁路旅客运输合同法律关系是基本,其次存在着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法律关系,第三可能存在着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发生竞合时就存在着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当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由于两种责任在法律上存在重大差异,所以,当事人提起合同之诉,还是提起侵权之诉,将极大地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行使,最现实的是获得限额赔偿还是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保险赔偿金:1951年4月24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规定,凡持票乘坐火车的旅客依照本规定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铁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其手续由铁路代办,不另发保险凭证;旅客的保险费,包括于票价内,一律按基本票价百分之二收费;旅客的保险金额,一律定为每人人民币1500元。我国对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实行强制保险,强制保险采取的是标准格式合同形式,旅客并非单独专门投保,旅客只要购买车票就接受了保险合同的条款,自动产生保险法律关系。旅客购买车票即投保了旅客意外伤害险,其所持车票就是保险的凭证,而《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就是保险合同的条款。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将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金额由1500元提高20000元。这也是保险条款的一部分。
  在审判实际中,要按照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侵权构成要件,严格掌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竟合的适用,不能随意扩大化。笔者认为,就旅客人身损害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行为人必须是主观上故意或重大过失,客观上以非法手段侵害受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损害程度必须达到严重后果。铁路运输企业在履行铁路运输合同时,因违反法定安全义务,未能保障旅客的旅行安全,造成旅客人身损害,属于铁路运输企业违约责任,并非铁路运输企业故意以非法手段侵害旅客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精神损害赔偿属于侵权之债,而旅客人身损害违约责任赔偿属于合同之债。因此,合同责任中一般不适用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提起合同之诉,受害人只能主张限额内的人身伤害的物质性赔偿,而无权要求精神损失的赔偿。当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合的,铁路运输企业对旅客的人身损害符合侵权构成要件,也符合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要件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适用的归责不同。民事责任赔偿金适用法律不同,违约责任赔偿限额是40000元。而侵权责任赔偿是按实际损失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和精神损害赔偿。除此之外,不论是按违约责任定性还是按侵权责任定性,根据《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规定,按实际发生额给付医疗津贴,并造成伤残、死亡的,按伤残等级给付伤残金或死亡赔偿金,医疗津贴和伤残、死亡赔偿保险金的两项之和的最大限额为2万元。  铁路旅客运输是一种特殊的运输行为,在运输过程中涉及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正确处理好这类纠纷,对于切实维护旅客的合法权益,维护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